close

棧道和商家的盡頭是一座木製的便橋,過橋後不遠的那一頭一片翠綠,中間是人行步道, 兩旁都是農作,放眼望去有種植百香果、芥菜、包心菜等,雞鴨在空曠的草地上慢條斯理的啄食,一派悠閒,這段路程不到1公里,路邊還有幾座不知名的土樓。

通往和貴樓便橋  

路邊也有不少不知名土樓  

步道兩旁一片翠綠  

我參加的團是當地每天出發的團,團員全都是大江南北來自內地不同省份的人,本來只有朋友跟我一起,不到幾個小時的時間,居然也跟幾個能認得出面孔的團員聊起天來了,雲水謠景區在山上,氣溫比地面來得低,一月底的地面氣溫大概在16度左右,我不僅穿上輕薄羽絨外套,還有發熱衣打底,來自哈爾濱的團友只穿短袖,還直呼涼爽,聊著就聊起了哈爾濱的洋派,西式建築很多,國際冰雪節的盛況空前,還提到冰天雪地下流眼淚、打噴嚏馬上就凍成冰柱的事,聽起來好有趣,讓人很嚮往;其實每到一個地方,都覺得世界好大,找不到一模一樣的風景,也看不見一模一樣的人,每一個相遇的人,帶給我不同的視野,也讓我能以不同的面相去看周邊的人事物。

和貴樓外觀  

和貴樓與護厝全景  

 

在聊天聲中穿過了兩塊田中的步道抵達第二處土樓 ─ 和貴樓,這座土樓為方型建築,外頭有15間護厝包圍著土樓,當地人稱「厝包樓,子孫ㄍㄠˊ,樓包厝,子孫富」(ㄍㄠˊ:台語《厲害》的意思),經過外圍的護厝,和貴樓就在眼前,和懷遠樓一樣只有一個大門可供進出,大門兩旁的門聯上有以「和」、「貴」兩字起頭的門聯,分別是「和靚既康祿」與「貴子共賢孫」,和貴樓應該是取〝以和為貴〞之意,這座土樓建於清雍正10年(西元1732年),為南靖最高土樓,2008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和圓形的懷遠樓不同,和貴樓建築於沼澤地上,初建之時曾坍塌過,而後居民以200多根松木鋪墊打樁建造,會選擇以松木打樁是因為有『松木浸泡在水裏萬年不爛』一說,進入到土樓內天井中心有一塊低窪處,一般導遊都會讓一群人站在這裏使勁跳,地面會隨著輕微晃動,用手去摸也能感覺沼澤地的鬆軟濕潤,除此之外,和貴樓也是夯土技術巔峰之作,夯土牆高厚比達13:1,算是夯土技術的極限。

進入護厝後的和貴樓大門  

在這裡可以探究原沼澤地  

天井中心往上望  

天井中心往上望  

 

和貴樓土木結構規整,樓型建築由下往上逐漸縮小,原來的樓高僅4層,20世紀初因火災後重修加高一層樓,成為5層,每層樓有28間,總共140間房間,和懷遠樓一樣有4處樓梯可上下樓,天井中央有個三間一堂式的私塾學院,入口處掛著「進士」的橫匾,和貴樓以前曾有人高中進士。

進士牌匾  

中庭有稱為「陰陽井」的兩口井,這兩口井相差不遠,在天井中心左右兩側,一口井清澈,另一口井混濁,清澈的井裏是可以食用的水,據說以前裏頭有養魚,防止有人在水井裏下毒,另一頭混濁的水是沼澤水,裏頭因為有鐵鏽混沌不清,依著季節的不同還會呈現不同顏色,混濁的井水主要用於消防、清潔用途。

天井一側,地面上的那口井是清澈的  

陰陽井    

這裡停留的時間不長,樓上的房間看起來也大同小異,我沒有太大的興趣上樓。回程離集合點很近,大概只有幾百公尺,途中經過一段棚架,架上的燈全都是土樓造型的,非常有當地的特色。

DSC01841.jpg  

一日遊是有供應午餐的,導遊領著我們到土樓附近的餐廳,10個湊成一桌用餐,我們下車的比較晚,又無法決定哪一桌比較適合,猶豫之間就只能隨便找張桌子坐下,大家早已經開始用餐,桌上六、七道菜和一小鍋湯,沒有公筷母匙,沒有人拍照,也沒有人聊天,我們也只能默默地跟上大家的腳步無聲扒飯,這樣一桌飯菜應該是150圓人民幣,有當地的蔬菜、炸小魚乾、梅干菜炒肉、魚...等等,不到10分鐘時間,用完餐的人都離席了,吃飯沒配話的感覺讓吃飯的樂趣少了那麼一點點。

下山途中導遊一直很盡責的介紹廈門要我們保持清醒,他提到了一段關於廈門的順口溜:〝一個島,兩條路,三個名人,四座廟,五座橋,六個區,七個小吃,八種特產〞,順勢從這些數字中大略介紹了一下廈門,我看見了八年前來時印象最深刻的『一國兩制,統一中國』,標語刻在環海路上正對海峽的石塊上,讓我想起以前去鼓浪嶼的船上,薄霧瀰漫,我卻拍到了金門大膽島上的『三民主義,統一中國』。

Xiamen20070324 040.jpg  

土樓真的是個蠻值得去的地方,如果有時間,我比較建議在土樓附近待個兩天一夜慢慢走,可以自己搭巴士上山,再在當地找個導遊慢慢走慢慢逛,雲水謠景區離田螺坑土樓群(四菜一湯)也不遠,剛好可以一次把整個景點走完,如果參加當地旅遊團,選那些沒有購物行程的團,費用會高一點點,但是可以在土樓景區待的久一點,趁著還沒過度開發前趕快去欣賞一下吧!

arrow
arrow

    small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